组一个读取 900MB/s 的高速U盘

前段时间上车了一个 M.2 接口 NVMe 协议移动硬盘盒。不过没有等到海康 C2000 pro 的车,一直没有做测试,处于闲置状态。整理抽屉时,收拾出一块 intel 16G 的傲腾盘,索性装上硬盘盒当U盘用。

硬盘盒开箱

入手的移动硬盘盒品牌是 Acasis 阿卡西斯,领券后仅需 69 元,相当超值(目前活动价格甚甚至更低)。说实话,上车这款四舍五入基本不要钱的硬盘盒时,还是心里没底的。这个牌子之前根本没听过,也不知道具体表现怎么样。

IMG_AB614AD63D38-1

外包装中规中距,拿到本体时,铝合金的外盒摸起来相对有质感。

IMG_1162-min

硬盘盒设计比较简约,除了刻了品牌之外,没有其他多余的设计,这点好评。

IMG_1160-min

包装盒详细注明了硬盘盒的参数信息,一目了然。
IMG_1163-min

硬盘盒是免工具拆卸设计,只需要按下前端黑色按钮,就可以很轻松的拆开。同时支持多种规格的 M.2 ssd ,无论是 2242 2260 型,还是常规的 2280 尺寸规格,都完美适配。硬盘盒采用的是 JMS583 主控方案,支持 Type-C 3.1 Gen2 标准,理论的传输速度为 10 Gbps ,具体的表现后面有测试。
硬盘盒外壳虽然是铝合金材质,但装上固态之后,固态的热量无法直接传导到金属外壳,这个设计就比较鸡肋了。

IMG_1159-min

店家还比较良心的配了 Type-C 转 USB 3.0 和 Type-C 转 Type-C 两根数据线。

实际测试结果

下面的测试结果主要是在 PC 上完成,一共测试了机箱前置 USB 3.0 (USB 3.1 Gen1)、后置主板 USB 3.1 (Type-A 和 Type-C 接口,两者均为 USB 3.1 Gen2)接口。通过intel官网查询到,傲腾16G盘的理论速度是读取最高 900 MB/s ,写入 145 MB/s。测试工具为 CrystalDiskMark 7.0.0 及 CrystalDiskinfo 8.3.2 。

截屏2020-01-14上午10.09.36

前置 USB 3.0 接口

IMG_1221-min

USB 3.0 接口的理论读写速度是 500MB/s ,读取速度相较理论值稍低,写入速度跑满,温度最高到 55 °C。

后置 USB 3.1 Type-C 接口

IMG_1222-min

读取写入速度均跑满,榨干傲腾盘的性能。但是温度最高来到 61 °C,硬盘盒表面有明显发热。

后置 USB 3.1 Type-A 接口

IMG_1223-min

读取速度表现和 Type-C 接口一致,温度表现稍好,58 °C 的温度依然较高。

改造散热后

为了解决固态热量无法直接传导的设计缺陷,我祭出上次改造矿卡用的导热硅胶垫。在固态主控上简单粗暴贴上三层导热硅胶垫,大大改善了固态散热问题。

IMG_1218-min

虽然有点丑,不过散热效果相对不错。

IMG_1224-min

改造之后,温度能控制在 40 °C 上下,狂降 20 °C。厂家还是附赠散热硅胶垫或者散热铜片比较实在,不然这温度控制太差了。

拷贝文件测试中,也能保持 130 MB/s 的速度。

IMG_1225

在Mac系统上,也用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软件简单跑了下速度,基本够用了。

截屏2020-01-14上午9.31.58

总结

这款 M.2 固态硬盘盒除了需要自己改造散热外,其他方面的表现都不错。60多的白菜价,也适合尝鲜。随着固态价格的持续下跌,当年花大价格购入的250 G/500 G 固态淘汰下来之后,用上硬盘盒也能继续发挥余热,也是不错的。

这次测试用的傲腾盘比较弟弟,不能发挥硬盘盒的全部实力。下次购入新固态后,可以再继续新一轮的测试。

自己组的这块读取达 900 MB/s 的 U盘容量堪忧,目前只能做做系统安装盘,速度真的起飞。

可以上车,滴滴滴。

4 条评论

拖延症晚期,苹果脑残粉,地球化学专业在读。

4 条评论

这也太便宜了。用了一年的 512G 三星 SSD T5 顿时就不香了。(当时固态还没降价,864 买的)

回复

yalv

@泫 三星的T5还是很香的 我这个只能随便玩玩 没有保修啥的

回复

tyu

是有点便宜

回复

yalv

@tyu 目前依旧稳定使用

回复

发表评论